農村一般都是磚混結構或者框架結構的房子,要大半年的建造時間,大工300多一天,小工150一天,你說建房子的價格能降么?人工費上漲是趨勢,那以后怎么建房子?
突然想起來外國人人工費用更貴,為什么他們的房子價格還不高?終于搞明白為什么國外都采用建造速度快的輕鋼結構建筑了。人工貴是趨勢,材料降價也是趨勢,那就用好材料,研發建造速度快的裝配式建筑體系,幾天搞定房屋,把人工費省出來,總體費用不就降下來了么。
輕鋼結構房屋作為新型的建筑方式以其“節能環保”“舒適快捷”“抗震防風”等諸多優勢成功吸引了諸多眼球。隨著輕鋼結構房屋在中國的普及深入,許多人開始將質疑的眼光從質量轉移到了造價這一塊。以下就從輕鋼房屋成本構成三要素分析輕鋼結構房屋和鋼混結構房屋的對比。
就住宅而言,功能是某一住宅產品區別于另一住宅產品的主要劃分標準,是內在于住宅產品的以某種物理形態表現出來的本質的東西,即住宅產品所表現出的適用性、安全性、經濟性、環境性等。
適用性包含:無障礙設施、建筑裝修、通風換氣、采光、室內隔音、抗震、保溫隔熱、住宅的可改造性、設備設施配置、住宅平面與空間布局;
安全性包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日常安全與防范措施、燃氣電氣設備的安全、建筑防火安全性、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經濟性包含:節材、節水、節地、節能;
環境性包含: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及室外噪聲、建筑造型、綠地與環境布置、智能化系統、住宅用地與規劃。
建筑的成本是指壽命周期成本,即產品在壽命期內所花費的全部費用。
一、房屋的自重
結構自重對成本的影響由鋼材建造的房屋自重輕;其次,在輕鋼住宅的結構體系中,墻體和樓板大都采用輕質材料。其建造后的主體結構比其他傳統材料減輕30 %左右。上部結構采用輕鋼結構則基礎荷載可減輕近1/ 2 ,進而對地基的地耐力要求降低,所以多層輕鋼結構住宅一般均采用淺基礎。這將使地基處理工作簡單,運輸量減少,造價降低。
二、建筑使用面積
3 種不同結構的住宅為例進行分析。例如:
某2層住宅樓采用磚混結構,建筑面積約400m2;
某3 層住宅樓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面積約550 m2 。
經過計算分析比較,兩種不同結構建筑的面積使用率分別為73%,78.4%。目前,輕鋼結構的面積使用率達到92%以上。
若輕鋼結構的平均售價為2000元/ m2 ,對于增加的建筑面積來說, 相對于磚混結構可獲得的隱含收益為136800元;相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可獲得的隱含收益為97920元。
三、施工工期
1) 施工工期增加,工人在現場工作的時間增長,每天都要付給一定的費用,所以時間的增長將帶來費用的增加。
2) 施工工期增加,還貸時間長,所還貸款的總錢數隨之增加。由此從經濟效益來看,縮短施工工期比降低造價更為突出,它將為業主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對輕鋼結構房屋進行了經濟性能評價,并與鋼混、磚混結構進行了比較。從中可以看出,雖然輕鋼結構房屋目前造價略高,但它有著傳統住宅結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更重要的是它的性價比明顯高于傳統住宅。希望能給廣大消費者提供有益的參考,改變以往對輕鋼結構房屋不全面的認識和評價,從而更好地推動輕鋼結構房屋在我國廣泛發展。